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2-20 00:41:52
语文说课稿

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说课稿 ,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争吵》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这件事,重点讲了“我”的心理变化,以及“我”对整个事件的感受,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相互谅解、彼此宽容。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先写“我”和克莱谛吵架的原因;再写“我”的内心活动:为吵架而感到不安、后悔,又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然后写克莱谛的友善化解了双方的矛盾,两人重归于好;最后写父亲对“我”的严厉批评。课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我”的不安与后悔,“我”知错却没有认错勇气的矛盾心态,写出了“我”对克莱谛往事的回忆及印象。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我”的个性特征,一个明是非却爱面子的“我”活脱脱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为克莱谛后边的友善行为作了铺垫和暗示。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被崛13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

3碧寤岣盖姿档幕暗暮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重点、难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1、小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课外延伸:说说写写你自己的故事。

二、说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朗读能力,通过自学能够自由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简单的理解和分析。而三年级的孩子特富有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语言重组能力不是很强,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探究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创新教育中所说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由于心智发展水平相对比较低,对他们而言,所谓创新性学习,不是真的期望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什么发明创造。而是指他们经过研究性学习,发现前人早已发现的知识,或对已知道的知识进行新的有意义的重组。本课的研究性学习就是把这种“发现和重组”的过程当做追求的重要目标——激活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通过课堂上的这种研究性学习注意创设一种重要研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面临问题,主动地进行探索、发现和体验,小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促进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说设计意图

通过调查报告形式结合学生探究,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课文的内涵。从中感悟人物的心理变化并挖掘人物形象特点。

利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作者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相互宽容,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

五、说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调查事件——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是我们生活的故事,所以上课伊始,就跟同学说:同学之间常有争吵,而事后老师往往通过调查处理,今天你们也帮老师处理一件争吵事件,行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三年级孩子的好奇,探究的欲望。

调查争吵事件。设计调查报告形式的作业,本身就是很有创造性。通过调查报告的呈现展示为导入,在展示交流中逐步聚焦,让学生明白课堂自主探索的主题。采用多次调查的形式,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和进步。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我的一些弱点:爱瞎猜、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善于反思。也看到克莱谛能谅解同学的过错,宽容同学,珍视同学之间的友情。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重点:理解父亲的两句话对我的帮助,同时感悟父亲第三句话对我今后的影响。知道是我的父亲教育了我当好一个好孩子应如何去面对自己。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

重点句:我觉得很不安……不该那样做(我很后悔)

克莱谛是个好人……父亲又是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看出克莱谛是个心地善良的人)

啊,要是我……该有多好!(非常的后悔)

我又记起父亲……的话来。

克莱谛不时……而是悲哀。他又说……“我也等着你!”

可我心里……只要防御就是了”

既然你错了,就应该……戒尺!

……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后悔、难过、得意的语调读我对争吵后的感受和和好后的高兴,用不是滋味的语气读我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我报复克莱谛后的感受。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首先判断父亲的话,对我来说是合理的吗?

2、再结合父亲前2句话的理解,感悟父亲话的内涵。

六、教学简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之间常有争吵 ……此处隐藏27857个字……1、初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本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VCD,播放“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如画的景色,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聆听范读的同时观看图象,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2、自读,感知内容

在学生自读前,提出自读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读通课文,感知文章的内容。

3、美读,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①以境促读,境中动情

教学本课,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读给大家听。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相应的诗句及画面,屏幕上可爱的露珠长在小草的脸上,星星在天空中眨着眼,天黑了,灯塔妈妈睡不着,睁着眼,看看有没有还没回家的船宝宝,它们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再配上动听的背景音乐,让他们对文中的诗句有了直观的形象认识,感受到每一句诗都有一幅美丽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油然而生。

孩子们边看边自发地鼓掌,情不自禁地赞叹:“真美啊!”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学生把自己变成了可爱的小露珠,问学生:“你高兴吗?你想怎么说?想怎么做?”孩子们笑着,跳着,欣喜地说:“露珠是小草的眼睛。”此时我引导学生联想如果这可爱的露珠长在花儿的脸上,那它就是花儿的 ,如果露珠长在树叶的脸上,那它就是树叶的 。紧接着,我使用了激扬学生灵动的评价语:“开心地说吧!”“这么多可爱的小露珠,我们一起欢呼吧!”这些话语,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他们的创造性被激发,心灵得以解放,此时,整个教室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②以演促读,入情入境

在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后,我安排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表演读课文,引导学生大胆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同诗歌领悟到的内容与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表达出来。这是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孩子们摇身一变成了小露珠、小星星、湖泊、灯塔,有的学生在摇头晃脑地读,有的学生手舞足蹈地读,课堂上书声琅琅。

此刻,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已经能够冲出老师的翅膀,自由地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啦!

③以说促读,说中激情

《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认识,我通过多媒体VCD,向学生展示了与诗歌有关的大量的图片,孩子们观看时神情专注,不时发出惊叹。这些学习资源,使学生对诗歌有了更多的了解,也积累有相关的知识和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更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于是,我在教学该课的最后,安排了创作新的小诗这一环节,为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开始我试着用课文中的这个句式作了两句诗,把它藏在画里了,我播放多媒体VCD中的画面,让聪明的小朋友猜出我做的诗句,接着让他们自己创作,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奇思妙想:如“萤火虫是星空的眼睛。”“七星瓢虫是树叶的眼睛。”“雨点是云儿的眼睛。”“蝌蚪是池塘的眼睛。”“我们是祖国的眼睛。”这是多么童真的想象,多么独特的情感体验啊,让我充分地感受到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那颗聪慧而灵动的心。

教学本课,我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取得了超出期望的生动精彩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三、几点体会

1、运用多媒体VCD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文中的许多事物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用传统教学法,把书本知识通过死记硬背塞给学生,根本激不起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本堂课我就是通过播放多媒体VCD中的资源,展示生动的画面,播放出优美、动作的录音,再现了语文情境,使课文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的情绪被感化,迅速进入内容氛围,因此学生知识学得快记得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巧用多媒体VCD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全新的教学意境,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把静态的图文变成动态的画面,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从而突破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播放了多媒体VCD中的“朗读指导”。那语言标准、富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而且还有语言升降调和重音、停顿等提示符号,让学生边看边听边体验和模仿,当学生的情弦被拨动起来后,对课文具体而真切的美感体验就油然而生了。

3、活用多媒体VCD

多媒体VCD具有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本节课我运用《教学资源超市》展示了大量的资料,视频图象,以高密度、高质量、高速度地向学生提供了视听信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扩大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灵感。我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小诗,学生们在轻松自如、和谐愉悦的气氛中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畅所欲言,既钻进课文“入境”,又跳出课文“出境”。不仅激发学生的情感,而且不露痕迹的进行了语言训练,在此基础上孩子们创作出了一首首精彩的小诗。

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走进课堂,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好事,也是要引起广大教师重视并开展深入研究的大事。现代教育技术给新课程注入了新活力,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借助和科学使用这一重要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所有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语文说课稿 15

一、说教材

《木兰诗》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学生在初一年级上册已接触过古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二、说教学目标的确定

1. 依据

新课标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初中古诗文的教学,则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语感为主体并适当积累一定的文言文词句知识。至于本课,语文通俗,所以计划以“熟读”、“背诵”为重点。 学生分析。新课改提倡以学生为学的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

2.教学目标

1、美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初步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掌握对偶、排比、顶针、互文等常用的修辞格。

3、通过木兰形象分析,体会木兰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 背诵古诗。2.研读刻画木兰定人物形象的重点段落,理解繁简相宜的写作妙处。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一些句式,并理解掌握互文,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提醒学生在翻译时要注意体现。

三、说教学方法和手段

依据“三有利”原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 教法:诵读法 复述法 鉴赏法 讨论探究法 竞赛法

2.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多媒体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本课分两课时进行。

《语文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