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21 07:10:23
《给予树》教学设计

《给予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 《给予树》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给予树》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给予树》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满足了一个小女孩的圣诞愿望。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 “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本文语言虽平实,但真实感人,需要用心去感悟朗读。

在教学本课时,我根据文本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以人为本。抓住妈妈情感变化这一主线,引领学生走进金吉娅的内心世界,在创设情境、自读自悟、交流互动中感悟金吉娅那颗金子般的心。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和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三维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教师指导下读懂课文。

2、通过自读、朗读、默读等形式,读中思,读中悟,体会作者通过对话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表达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和快乐。

教学重点: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金吉娅内心世界矛盾,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顾谈话,板书课题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接触到了一个新的名词“给予树”,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发生在善良可爱的金吉娅身上的动人故事来领会人性的美好,同时也进一步体验“给予树”的魅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故事是怎么发生的?试着用“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什么”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品词入境,对比生疑

1、礼物买好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我们去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课件出示: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2、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

3、想象一下,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我们来好好的读一读。(自由读)

课件出示: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 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沉默不语。

4、哥哥姐姐这么高兴应该怎么读?(个别读)

5、描写金吉娅的这句话怎么读?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看到金吉娅的表情,妈妈怎么想的?找出文中相关语句读一读。

课件出示:

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6、妈妈生气了,她此时可能会想些什么?(预设:肯定是买了其他没用的东西,真是个乱花钱的孩子;会不会弄丢了等)

三、读文悟情,想像体验

1、金吉娅到底用这些钱做了什么呢?指名读第四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

2、什么是“援助中心”?(课件出示)金吉娅到底买了什么?送给了谁呢?(送给了一个小女孩)

3、送给了一个怎样的小女孩?(一无所有)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出示:那个小女孩什么都没有。)

4、自己读读这句话,猜测一下:她也许没有什么呢?在圣诞节之际,她最希望得到什么?她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了?(圣诞老人)于是,金吉娅便在援助中心的'“给予树”上看到了这张卡片。同学们想一想,这张卡片上可能会写些什么呢?(小组合作)

5、指名说说卡片上的内容,然后老师出示自制的卡片。

我是个没有亲人的孩子,我没有伙伴。你们回家后都有父母陪伴,而我没有,我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在我最孤单的时候陪伴我!

可怜的爱丽丝

金吉娅看到这张卡片后,心里会怎么想呢?她是怎么做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6、出示文中插图,设想一下金吉娅和援助中心礼品区的工作人员会有怎样的对话?师生共同演一演。

四、聚焦矛盾,真情抒发

1、金吉娅非常同情那个陌生小女孩,给小女孩买了一直盼望的洋娃娃,同时,金吉娅也非常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她也想买像样的礼物送给他们。可只有二十美元。一边是自己的亲人,一边是什么都没有的小女孩,小小的金吉娅最终做出了决定,多不容易啊!让我们为金吉娅鼓掌!

2、多么令人感动的金吉娅呀!此时,妈妈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妈妈为什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在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我们的仅仅是棒棒糖吗?

3、读最后一段话,体会金吉娅带给大家的价值。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当那个陌生女孩收到金吉娅的礼物后,一定会非常开心,一定会非常感谢送她礼物的人。请你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吧!

2、总结:同学们,正是金吉娅的给予,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到了许多,感受到了许多,让那棵象征着善良、同情、仁爱、体贴的给予树永远种植在我们心里吧!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板书设计

给予树

金吉娅

善良

洋娃娃 仁爱 棒棒糖

同情

体贴

陌生女孩 家人

《给予树》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突出体验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进行体验,在角色转换中进行“移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运用多种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金吉亚的美好品质,受到美好情感谢的熏陶和感染,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会认10个,会写12个;理解“沉默不语”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语言,练习表达。

2.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学会阅读方法。

……此处隐藏21435个字……和刘兰芝为什么不私奔?如果私奔了,不就可以避免那场灾难,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都被这个问题所吸引,有人便这样继续质疑:“是啊,老师,他们为什么不私奔呀?”这时,我抓住契机,让大家寻找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资料,经过分析,终得到了解决问题的答案:受道德观念和经济条件的双重制约,他们的悲剧一定上演,悲惨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2.在作文教学中赏识。对多数学生来说,作文就像洪水猛兽,总想避而远之。究其原因,一是无事可写,无观点可论;二是无话写说,三言两语便把要说的话写完了。因此,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两种方法应对:一是加强片断作文练习。因为片断作文学生只描写一个场景、一个动作,表述一个观点或一个理由,内容少,篇幅小,花时不多,可以速战速决,相对于整篇作文来说,这就容易多了。二是降低评判标准,加强赏识教育。只要学生肯动笔去写,就给予肯定和鼓励,对有一定细节描写的,就给予赞扬,并把它当作范文,在全班传阅,让同学们共同欣赏。

3.把片断写作渗透在文本教学中。片断描写有助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容易造就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只要动了笔,老师就可以找到很多夸奖的东西:字写得好,或结构有条理等。如可让学生仿照《祥林嫂》中描写祥林嫂肖像的方法,描写身边某个同学的肖像;仿照《老人与海》中描写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时的心理,描写自己遇事时的心理,或描写某一文学作品中某一人物的心理。

(二)在课外作业中让学生感受成功

《给予树》教学设计15

【教学要求】

1、能说出文章大意。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练习上下文,分析母亲的心情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母亲心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

2、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尾的意思。金吉娅的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师:出示图片(音乐圣诞树、圣诞歌曲)同学们,由此你想到什么?

(由此,我想到了圣诞节。)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期间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给予树》

二、初读课文,把握大意

1、分段朗读,大家想: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

把握文章大意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这个故事讲的是“我”家里并不宽裕,给每个孩子20美元到商场里去给大家选购圣诞礼物,金吉娅却买了50美分的棒棒糖。我很生气,金吉娅告诉我,她把大部分的钱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我激动的拥抱了她。

2、文中的“我”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圈出相关的词语。

3、指名交流:

“我”先是担心,继而生气,最后激动。

三、细读课文,寻求答案

1、面对“我”这样的心情变化,你们有什么问题产生?

(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寻找答案,划出相关的词句,写简单批注。

3、同学交流、汇报:

⑴ 关于“我”担心的原因:根据学生的理解,出示文字课件: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① 学生结合具体词句,体会到“我”担心自己没有经济能力让孩子们买到好的礼物,她真是一个好妈妈。

② 比较句子,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他们不可能买到好的礼物。)

出示:

我只攒了100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不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你们读读这两句话,体会那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学生在品读、思考后认识到反问句更能将妈妈的担心表现出来,继而有效指导朗读。

③ 你能把这种担心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⑴ 关于“生气”:我担心孩子买不到好的礼物,可当孩子买到礼物时,她为什么又生气了?

① 学生交流:

因为她看到金吉娅只买了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又疑惑又生气。

② 金吉娅辜负了妈妈的一片好心,看来,她不是一个好孩子,你们同意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字课件2: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③ 指导朗读时让学生注意到她是“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把她的内疚、难过读清楚。

④ 此时此刻,你们就是金吉娅,在给予树前看到这张卡片时,你会想到什么呢?

进行口语交际1教师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来语学生交流、对话,从而做到师生与文本对话,让孩子体会到这个小姑娘的善良、仁慈。

⑤ 金吉娅,当你怀抱着洋娃娃,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那个陌生的女孩说,就请写出来吧。(音频:秋日的私语。)

当学生读自己写的句子时,教师故意以他们没有写自己的名字为问题,进一步教育、启迪孩子们“做善事不必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

⑥ 我多想做你们的妈妈,您能不能再向我倾诉你的`心声呢?指导朗读:

“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的声音很低,显然因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⑴ 听到你的诉说,我多想紧紧地拥抱你呀!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如此激动吗?

随即出示:

我激动地紧紧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① 指导朗读后,请学生用“不但……还……以及……”把我激动的原因说清楚。

② 指导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口语交际2:

圣诞的钟声敲响了,金吉亚带着礼物来到我们中间,作为她的哥哥姐姐,这时,你最想对她说什么呀?

将课后思考题:你认为金吉亚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有机融入口语交际,既亲切又自然。

2、老师版画,把板书连成一课圣诞树:

孩子们,这个故事学完了,你们知道给予树到底想让人们送出什么呀?

《《给予树》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