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21 07:10:19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1.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2.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2

一、回顾课文

二、精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1.引导学生感受巨石之“怪”。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1)让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一怪,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二怪,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三怪,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四怪,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再次体会巨石之怪和李四光的疑问。

2.引导学生体会李四光是怎么提问题的。小黑板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这么重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它应该( )。可它( )?3.指导学生表演读,感受人物品质。我们可以这样激趣:大石头可真怪!李四光有了和大家一样的感受,他产生了疑问,他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呢?

(1)让学生自读课文,找、画关键重点词句。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抓住“许多年、直到、才、专门、考察、发现”几个关键词语,理解李四光执著探索的可贵品质,体会课文是怎样把李四光勤于思考、执著探索写具体的。

(3)指导学生分角色演读对话。a.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b.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c.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4)引导学生说话练习我们可以这样引导: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一个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个成果震惊了全世界!读到这里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要跟李四光爷爷说的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如果时间不足,可以进行说话练习。)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xxxxxxxxxx。

三、拓展延伸,加强感悟

引导学生阅读李四光的其他故事。可以这样引导:你还搜集到李四光爷爷哪些故事?特别是他的童年故事?读过故事,你又有什么感受?四、总结全文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的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四、阅读选读课文

《做风车的故事》(可以利用阅读课进行)

1.谈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以这样引导: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现在,我们来读一读他做风车的故事吧!

2.老师揭示课题。

3.让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布置思考题:(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里写到了小牛顿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你最欣赏小牛顿哪一点?4.让学生自主阅读。5.引导 ……此处隐藏15955个字……、李四光在解决石头“怪”的时候,请教了老师和父亲,最后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了解决了疑问,我们下一节课继续来研究。

7、齐读课文第一段到第八段。

四、指导学生书写。

卧、藏

旅、考

教学反思:

导语环环相扣。我的导语是这样的:同学们在课前肯定读过《奇怪的大石头》,大家一定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谁?我的这一个看似普通的提问,其实是在鼓励学生多阅读。我马上在课题下面板书李四光。学生看着自己的回答被老师肯定,学习的积极性就开始高涨起来了。紧接着,教师的提问带有探测性,我又问:“那你们对李四光有哪些了解呢?同学们对自己的积累再一次展示给大家,我随机把资料袋里的内容告诉给同学们。最后,我的话语又带有鼓励性。我说:“为了奖励大家,,我给大家讲了一个有关李四光和他女儿的故事《捉迷藏》。学生听完故事,我说:“当女儿看到李四光的裤卷湿了,还拿着放大镜看石头,你们想送给李四光哪些好词?”

同学们马上脱口而出说出了“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目不转睛”。

学生细细阅读,教师循循善诱。课堂上,我抓紧时间让学生快速进入文本,仔细研究课文内容。问题的提出具有发散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边读边找。我说:“你从哪里体会到了石头的怪?”就这样,学生带着问题细细阅读,边读边找,一点一点地找出来了。在检查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边听边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梳理,把学生概括出来的好词语板书出来,巨石的四怪就显而易见了:独立、庞大、时间久、大人也说不清。

书写生字,美观大方。写字时,我鼓励学生课余积极认字。我在教学生写“卧”字时,先让学生看看“卧”的左边是个什么字,大部分学生都知道是“臣”,然后让学生看板书书写“臣”,再书写“卜”。有了写“卧”的基础,我再指导学生写笔画很多的“藏”字,感觉就不难了。在板书生字时,我力求字体美观大方,色彩美丽,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给学生的书写起到榜样的作用,激起学生认真书写的兴趣。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设计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坑、域、遗、震"5个生字。会写"著、藏、悄、闪、坑、卧、推、旅、考、秦、纪、遗、究、震"13个字。能正确读写课后"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一、自主学习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一下,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2、读一读,并为这些字注上拼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石、大坑、卧进、突兀、旅行、

考察、秦岭、流域、遗迹、奇怪、严严实实、平整、震惊。

3、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想想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二、合作探究

1、读课文,交流课文围绕大石头写了一些什么事?

2、你对李四光有什么印象?

三、拓展延伸

李四光爷爷小时侯看到了一块巨大的石头,引发他的思考和探索,后来出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两百多年前,有一个孩子看到苹果往下掉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把你知道的其他名人故事讲给大家听。(要求:讲的时候,要有一定的顺序,声音响亮,仪态大方,把故事内容讲清楚。)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

五、当堂检测

1、比一比,组词。

纪( ) 秦( ) 著( ) 旅()

记( ) 春( ) 暑( )族( )

闪( ) 考( ) 坑( ) 迷( )

困( ) 老( ) 杭( ) 谜( )

2、照样子,写一写。

孤零零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严严实实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很深很深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我的困惑:

我的反思:

第二课时

设计人:

审核人:

温馨寄语: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学习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温馨提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的。

一、自主学习

1、上节课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发现了我们李四光先生成才的`小秘密,那就是勤于思考,好学不倦。请同学们画出李四光幼年时围绕这块奇怪的大石头提出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

1、学习课文1——8节,边读边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2、李四光小时候提出的所有问题,你认为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李四光是如何解决自己的疑问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有关巨石如何毫无痕迹来到故乡的这个疑惑一直困扰着李四光,二十年后他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妙,你想知道吗?观看科普录象,演示冰川推动巨石的情景。

三、朗读

分角色朗读(第一到第八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有多少在工作上做出一番成就的人,他们从小就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最后为他们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回去找找这方面的材料。

2.我的奋斗计划:看自己需要怎么做,才能向这些伟大的人靠近。

五、课堂小结

读了这篇课文我懂得了遇事要( )( ) 、 只有执着的( ) 才会取得成功的道理。

六、当堂检测

1、按要求做一做。

(1)这块大石头是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改成“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么大的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 。它应该( )

可它 ( )?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