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函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函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函数》教学反思1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有行程、温度、利润、电话费等问题,特别是与经济问题相关的问题是近几年各省市中考数学试题中的热点题型。能用一次决实际问题,对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上完这节课后,我希望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能更加熟悉,能更加重视这部分内容;在利用图表信息得到与一次函数表达式有关数据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应用中的重要地位。
上完这节课后,受到其他老师和区教研员肯定的是:
1、教态比较自然;课堂给予学生学习时间;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习。
2、所选例题针对性较强,较有层次。
3、能够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预测到了。
4、比较注重对学生做题的常规要求,特别是要求学生作图用尺子和圆规。
5、比较注重学生的评价,不管是老师对学生,还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但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复习回顾所花的时间过多,这主要是跟我的习惯有关,对于学生讲过的内容,总是再重复一次,致使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以后上课要多在这些细节的地方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时间;自己控制课堂时间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2、学生紧张过度,自己调节能力功底不够,不能及时调节学生情绪,而给学生相互讨论的时间不够充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机会不够,致使课堂气氛沉闷。自己应该学会怎么去调控学生的情绪,这也是我今后应该重点学习的。
3、老师包办太多,对学生过于不放心。如在讲解如何求蜡烛燃烧剩下的高度h与燃烧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学生回答:设y=kx+b,那时我就很着急,问:是y与x吗?这时学生就急急忙忙改为h=kt+b。我要的答案有了,但是却把学生的思路打乱了,用我的思路代替了学生的思路。所以用区教研员林日福老师的话说:不要不放心学生,要给学生犯错误的.机会,只有他们自己犯的错,对他们才是最有价值的。
除了以上种种,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方面还有很多,特别在一些细节方面,如板书的规范,语言的规范等。一个老师所讲、所写不仅仅是给一个人听、一个人看,学生的一切言行都是以老师的言行做为楷模,所以做为老师更要做好示范。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又常常受到课堂气氛、突发事件的影响,所学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到新知识往往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并且与一些旧知识还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进行操作,使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和应用,同时让他们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并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数与方程(组)思想方法,让学生体验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体验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有关性质;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建立良好的知识联系;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会作一次函数的图象,并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过,所教班级中数学基础大多较差且缺乏学习积极性,针对这一特点,我上课时放慢了节奏,多叫学生回答问题,多安排学生间相互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重点在点拨和解题规范上加以指导,所以教学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函数》教学反思21、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初中数学,虽然知识越来越抽象,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发现,还是可以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让学生体会他们学习的是有意义的数学,这些知识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享受数学美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圆,体会到学习圆的重要性。虽然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圆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个图形是圆,还没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圆形叫做圆”的概念。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把圆与车轮作类比,结合圆规画圆,得出圆的本质特点“圆周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处处相等”后,就容易归纳出圆的定义。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也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原型。已投射的飞镖和靶的位置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学生既熟悉又比较感兴趣的事物。例1的应用更让学生体会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总而言之,本节课确实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就是关注生活,只不过给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以新的说法。所以抽象的数学也就显得简单了,学生也就更加喜欢学数学了。
2、改变了学习方式。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课堂中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每位学生用圆规在本子上画圆,同时要求他们动脑,动口,通过画圆过程体会圆的特点,以便于归纳圆的概念。让四位学生分两组合作在黑板上画圆,还让他们谈谈合作成功的经验(一位一定要固定好圆心,另一位一定要拉紧绳子的另一端粉笔头在黑板上绕一周)。所以得出确定圆需要两个要素即圆心和半径。在必要时,也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使之能够解决较难的问题。
3、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情境中的车轮到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圆形车轮有什么特点把圆与车轮作类比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些问题的设计非常连贯,学生也很主动地围绕“问题串”思考,自然地得出了圆的概念,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再是例1的具体应用,再次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整堂课的设计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1、课件教学中在探索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探索两圆相切时的对称性、探索两圆相切时圆心距d和两圆半径R和r的数量关系时多次运用flash动画展示,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便于学生理解,同时,增加上课的生动性。
2、授课方式采用分组教学,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后先要学生在小组内动手交流并整理所获得的信息内容,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组内成果,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对练习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4、授课中贯穿了观察、猜想、验证等过程,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探索过程,“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落实比较好。
在授课时适时引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可以采取小组之间竞争评比打分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合作交 ……此处隐藏10518个字……程,课堂以真为本更显实效和高效。
三、本节课的不足
1、教师放手不够,还是担心学生学不到位,没有充分的放手把学习还给学生。
2、课堂的整个流程还需进一步细致打磨,让每一个环节更适合学生的学习,才能有更高效的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还需各位专家老师指正,谢谢!
《函数》教学反思14复习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法,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坐标等;
2、一元二次方程与抛物线的关系.
3、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函数知识与几何知识解决数学综合题和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和探索活动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复习重、难点:函数综合题型
复习方法:合作交流
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法:
(1)顶点式:(2)交点式:(3)一般式:
2、填表:
抛物线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
y=ax2
当a>0时,
开口
当a<0时,
开口
Y=ax2+k
Y=a(x-h)2
y=a(x-h)2+k
Y=ax2+bx+c
3、二次函数y=ax2+bx+c,当a>0时,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当a<0时,在对称轴右侧,y随x的增大而,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
4、抛物线y=ax2+bx+c,当a>0时图象有最点,此时函数有最值;当a<0时图象有最点,此时函数有最值
自评分(每空4分,共100分)
二、探究、讨论、练习(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讨论,最后反馈信息)(屏幕显示)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试判断下面各式的符号:
(1)abc(2)b2-4ac(3)2a+b(4)a+b+c
(上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的掌握情况:b2-4ac的符号看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2a+b看对称轴的位置;而a+b+c的符号要看x=1时y的值)
2、已知抛物线y=x2+(2k+1)x-k2+k
(1)求证:此抛物线与x轴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设A(x1,0)和B(x2,0)是此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且满足x12+x22=-2k2+2k+1,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此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的面积等于3,若存在,请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此题主要考查抛物线与一元方程的.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联系,以及函数与几何知识的综合)
三、归纳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得到了什么?
四、用数学(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位运动员在距篮下4米处跳起投篮,球运行的路线是抛物线,当球运行的水平距离为2.5米时,达到的最大高度是3.5米,然后准确落入篮圈,已知篮球中心到地面的距离为3.05米,
(1)根据题意建立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该运动员的身高是1.8米,在这次跳投中,球在头顶上方0.25米,问:球出手时,他跳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此题把学生熟悉的运动员投篮问题与二次函数结合在一起,溶入了一定的生活背景,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能力。)
五、拓展提升(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做):(屏幕显示)
已知抛物线y=x2+(1-2a)x+a2(a≠0)与x轴交于两点A(x1,0),B(x2,0),(x1≠x2)
(1)求a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B两点都在原点的左侧;
(2)若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C,且OA+OB=OC-2,求a的值。
课堂反思:以前的复习课总是写满几块小黑板,弄得手上全是粉笔末,一节课下来,光是翻转小黑板就把自己搞得迷迷糊糊,并且学生还喊道:看不清楚。现在好了,利用多媒体,可以把要讲的知识点、学生要做的练习毫不含糊地全部展示给学生,确实做到了高容量、大密度。感觉很好。
《函数》教学反思151、常态课,没有太多的做作。
没有制作课件。但若是把要让学生回答的各种性语言,制作成PPT。若用上这种课件,效果应当会更好一些。
2、在一个班讲,变成了两个班合班上。
造成我展示中等生学习情况的不太明显。原第一节课,我是要设计板书和教学环节。可是,因为语文老师不在,我只好合班上课,给学生讲解二次函数的应用题。没有时间多考虑我第二节的公开课了。
3、课越想,越复杂。
这一点可能与上面的矛盾,但还是想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因为要公开,因为要让别人来看我的课,星期六日,我又在脑子中过了几次教学环节,重点是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难点是当二次函数与x轴的有交点时,交点的横坐标等于令y=0得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4、越俎代庖的地方还比较多,即:能让学生自己处理的地方,没有让学生来处理。
本节课只让8个学生回答了问题。从观念上说,我还是不相信学生,认为学生没有自我教育的能力。第一个地方:让江紫露、陈俣希、陈晓娜,解三个方程,江紫露忘了公式了,我赶快板书了公式。实际上,我可以让优生给予帮助,而我却越俎代庖了。第二个地方:总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____种情况时,我怕学生忘了,不会写。更怕公开课怕丢人,也为了节约时间,没有先问学生,就顺手标出。实际上这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丢丑。今后应相信学生,毕竟学习是他们自己的'事。第三个地方:学生用几何画板画三个函数时,陈俣希一个,江紫露则画了两个。我原来设计的应当是三个学生。我为了省事儿,就让一个学生做了两个。没有给哪些会画的差生任何机会。
5、语言的规范、简洁与手语的准确到位还有待提高。
在总结一元二次方程解法时,我临时没计了一个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法最好。”显然这是错误的表达,不成熟。应改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哪些?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6、出现了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机智。
在总结三个函数与x轴交点的情况时。我写了第一个范式,让张晓青填空。和其他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派刘彦涵第二个,郭伟第三个。这两个学生则出现了错误,第一个学生把与x轴的交点、与y轴的交点,给混淆了。第二个学生把方程的无解,直接抄到了函数中,说无解。我抓住了这两点,即时讲解了本节的难点,这样也就较为容易的突破了它,又补充了求函数与y轴的交点的情况,算是一种延伸。